Tuesday, November 17, 2009

一年四季調養 (1 )春夏


一年四季,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
春養肝

肝臟有四大重要功能:解毒、解勞、造血及營養素儲存,現代人的飲食習慣造成肝臟負擔,無形中慢慢傷害肝臟,而華人罹患腫瘤疾病發生在肝臟的比率最高,和飲食習慣非常有關聯,肝臟出問題的時候往往不容易察覺,因此肝臟保健是日常即需注重的養生課題,世界衛生組織針灸醫師、外派的海外中醫師聶慧榮老師告訴您如何保健肝臟。

春季飲食養生要遵循三個原則

2009-03-16 09:32:57 華夏經緯網

  春季,萬物復蘇,氣候轉暖。為了調養生息,很多人開始注意飲食搭配。天津市保健專家趙之珩就此提醒,春節飲食養生,要注意遵循“三個原則”。

  原則一:補充熱量,增強身體抵抗力。早春時節,氣候仍然比較寒冷,人體為了禦寒,必然要消耗一定的能量以維持基礎的體溫。因此,早春期間的營養構成,應該以高熱量食物為主。所以,春季飲食宜遵循高熱量高蛋白原則。

在春季日常飲食中,除了穀類製品以外,還應當選用黃豆、芝麻、花生、核桃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可以及時地補充能量。此外,在早春期間需要補充一些優質的蛋白質食品,比如雞蛋、魚類、蝦、牛肉、雞肉、兔肉和豆製品等。這類食物都含有豐富的蛋氨酸,而蛋氨酸具有增強人體耐寒力的功能。

原則二:春季飲食要選擇抗病毒性食物。春季,氣候由寒轉暖,氣溫變化比較大,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也開始繁殖,而且活力增強,容易侵犯人體而導致疾病。因此,在飲食上務必要遵循抗病毒原則。在春季的日常飲食中應注意攝取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比如小白菜、油菜、辣椒、菠菜、柑橘、紅棗等食物都富含維生素C,具有抗病毒的功效。

  

原則三要多吃甜食少吃酸食,利於脾胃調養。由於春季肝氣旺,會影響到脾。因此,春季易出現脾胃虛弱的症狀,倘若酸味的食物吃多了,會使肝功能偏亢,所以春季飲食調養,要選擇甘溫之品,忌酸澀。飲食要講究清淡,忌油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另外,春季是蔬菜的淡季,但野菜和山菜的生長期往往早于一般蔬菜,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可適量食用。

春季養生─從疾病防治到生活起居、飲食的調理

陳潮宗

http://www.drchen.com.tw/beautyhealth/a050.htm

一、春天應當防治那些疾病?

大家都知道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有它一病的規律,即春暖、夏熱、秋涼、冬寒,周而復始。這種氣候演變和六淫之邪是相互關聯的,在中醫臨床上也逐漸累積出一年四季特有的節令疾病。春天,天氣由冷轉暖,當天氣開始轉溫時,許多致病的細菌、病毒、微生物等便隨之生長繁殖,繼而出現流行性感冒、肺炎、流行性腦炎、麻疹、結膜炎等傳染病的發生及流行。另外,因風為春季的主氣,在《黃帝內經》中云:「風者,百病之長也」,意謂風邪在眾多疾病的外感因素中,風邪是主要的致病原因,故此春季定要做好並重視防病保健的工作。在中醫的看法中,春季與五行中的木、五臟中的肝臟以及六淫的風邪相應,因此在春季中最需要注意的是肝病與風邪﹙感冒﹚的防治。因此本文首先介紹在春季對肝病、感冒的防治:

〈一〉肝病的防治:

春季主肝,而中醫所謂的「肝」包括現代醫學上的肝臟和神經系統,尤其是自主神經及運動系統、血液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和視覺器官等部分功能。而治療與保養之道包括了疏肝、清肝、瀉肝、平肝、鎮肝、養肝、柔肝、溫肝等八種方法。對於肝臟系統的調養和護理,大致上應注意下列幾點:

戒食辛辣、油炸及酒等刺激性的食物,因辛辣、油炸食物易燥火動肝,進而損耗肝陰;酒則易對肝產生不良影響。

減少感染性疾病的發生。由於各種細菌及病毒的感染均會對肝臟造成損傷,故應盡量避免接觸如老鼠、蒼蠅、蟑螂等傳染媒介。

休息能增加肝臟內血液的流量,賦活肝臟細胞,故應避免過度疲勞;而「大怒傷肝」,瓶時應保持心情愉快,不宜發怒,亦不可過分憂鬱及沮喪。

平時要攝取適量的營養,如多吃香菇、菠菜、四季豆、木耳、馬鈴薯及海藻類等含有豐富維生素及礦物質的蔬菜,並且適量食用寒有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如海魚、豬肉等可避免增加肝臟的負擔。

此外,介紹讀者二項可保肝的藥膳提供參考:

雙耳粥:

材料:黑木耳 30 克、白木耳 30 克、紅棗五枚、白米 80 克。

作法:將上述材料洗淨後,加入鍋內燉煮成粥,再加入適量冰糖即可。

功效:有滋陰養肝的作用。

柴胡疏肝飲:

材料:柴胡、香附子、白芍、生麥芽、枳殼、川芎、甘草各 30 克。

作法:將上述藥材放入鍋中,加入 300C.C. 的水熬煮至 100C.C. ,去渣取湯,加入適量冰糖服用。

功效:可疏肝解鬱、理氣寬中。

〈二〉感冒的防治:

春季感冒的特點為起病急、傳變快、惡寒輕、發熱重、頭痛、咳嗽痰黃、咽喉腫痛、尿黃、口渴等,在治療上以辛涼解表、清熱解毒為主,可用連翹、板蘭根、銀花、生甘草等中藥治療。而預防感冒的方法須盡量避免及消除各種誘發因素:

飲食要有充足的營養,尤其要多補充蛋白質、維生素 C 及礦物質鋅。

少吃油炸及辛辣得食物,盡量以清淡飲食為主。

要有適當的休息及充足的睡眠。

注意氣候變化,並適時加減衣服。

感冒流行季節要少出入公共場所。

不慎感冒時,要多喝開水,且不亂服成藥。

藥膳食療

百合甜杏粥:

材料:百合 30 克、甜杏仁 20 克、白米 60 克。

作法:將上述三種材料洗淨後,同煮成粥。

功效:可補中益肺,有潤肺、止咳、化痰之功效。

煎棗湯:

材料:紅棗 20 粒、蔥白 7 根。

作法:把紅棗洗淨後,用水泡軟,將紅棗拍裂,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水以大火燒開,約煮 20 分鐘,再加入蔥白,改文火煮約 10 分鐘即可。

功效:可潤肺補脾,有防治感冒的功效。

二、生活起居的養生之道

除了疾病防治的認識之外,中醫更重視日常生活與飲食的養生之道,在疾病未發生前,先避免疾病生成的原因,並積極的加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中國養生學家總結出長壽原因之一,就是「起居有常」,即是生活起居要有一定的規律並合乎常度,從一些長壽老人的經驗來看,都有按時作息的良好習慣。四季起居養生是以順應季節的轉變、氣候的變化,所延伸出來的一種養生哲學。春季養生同樣也是依據上述的原則。

「春」為四季之首,萬象更新之時。在中醫古書《黃帝內經》中云:「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意指當春歸大地時,冰雪已經消融,自然界之陽氣開始升發,萬物復蘇、柳絲吐綠,世上的萬物均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故此,春季養生必須掌握春令之氣升發疏暢的特點,注意保健體內的陽氣,使陽氣不斷漸旺起來。

春天的起居保健可從睡眠、穿著及居著環境的綠化三方面著手:

〈一〉春季睡眠:

在《黃帝內經》中云:「夜臥早起,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使志生」,意謂著春天人們應當晚一點入睡,早些起床,以順應自然界的生發之氣;起床後先別急忙打理門面,宜穿著輕便的衣服先到戶外散步、漫行,可達到使意識、靈感發生不息的作用。

〈二〉穿著保健:

由於春天氣候變化甚大,時常出現乍暖乍涼的情況,再加上此時人體皮膚腠理已經開始變得疏鬆,故穿衣服的穿著應要寬鬆舒展,也要柔軟保暖,並且還要做到衣服不可頓減的要求。關於這一點,在《壽親養老新書》中有詳細的記載:「春季天氣漸暖,衣服宜漸減,不可頓減,使人受寒」。

當天氣稍微轉涼時,要立即加穿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因老人的氣較弱,風寒易傷腠理,要特別叮囑體弱的老人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背部,這是由於中醫學說認為人體的背屬陽,在春天要加強保護體內陽氣。此外,在《千今要方》中云:「春凍未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主張春天穿衣宜「下厚上薄」,有養陽又收陰之意。

〈三〉環境的綠化:

由於城市高樓聳立,房子建蓋密集,讓住在城市的人們看見綠色植物的機率大幅減少。綠色植物有益於人的健康,若能常處於靜謐、芬芳、優美的綠色環境中生活,人體皮膚溫度可降低至 1 2.2 度,脈搏每分鐘減少 4 8 次,且血流緩慢、呼吸均勻、心情疏暢,對於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高血壓及神經衰弱等疾病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此外,綠色植物可吸收滯留在空氣中的大量塵埃,並且還可過濾、吸收放射性物質,故可淨化空氣、消除環境中的噪音;而多看綠色植物有益於雙眼的視力及消除眼睛疲勞。

對於住在大廈中的民眾,可利用有限的空間多多種植綠色植物,既可美化環境,又對人體健康有好處,何樂而不為呢?

三、飲食補養的養生之道

除了注意外在的日常起居與環境,中醫亦著重於體內臟腑的飲食補養。中醫學認為四季氣候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均可產生一定的影響,故應依據不同的季節採取不同的方式;春為草木滋榮季節,在五行中屬木,在五臟中屬肝,在六淫(風、寒、暑、濕、燥、火)之邪屬風。故春主肝,而風為春之主氣,又多襲於肝,所以,春季的飲食養生的要點以平肝息風、滋養肝陰為主。可選用扶助正氣的補品,同時宜食清淡的食物;正確的補養之道是以溫補為佳,忌諱以熱補助長陽氣。

〈一〉溫補陽氣之食物:

春天因陽氣生發,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在飲食養生方面應貫徹《黃帝內經》所提出的「春夏養陽」原則,也就是說宜適當多吃些能溫補陽氣的食物。

A.大蒜:味辛、溫,有行滯氣、暖脾胃、解毒、殺蟲之功效,可治療飲食積滯、脘腹冷痛、水腫脹滿、泄瀉、蛇蟲咬傷等。因蒜中含有植物殺菌素,故有很強的殺菌能力,對於由細菌引起的感冒、腹瀉、腸胃炎及扁桃腺炎等有明顯的療效,還有促進新陳代謝、增進食欲、預防動脈硬化和高血壓。據研究指出,大蒜可增強維生素 B1 的作用,這是因為蒜可和維生素 B1 合成一種名為「蒜氨」的物質,且蒜氨的作用比維生素 B1 還要強,而維生素 B1 是參與葡萄糖轉化為腦能量過程的重要輔助物質,故有補腦的作用。另外,大蒜能抵制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危害,以減輕因此帶來的不良後果。

B.韭菜:古代醫家李時珍曾說:「韭葉熱根溫,功用相同,生則辛而散血,熟則甘而補中,乃肝之菜也」,所謂肝菜是指韭菜對肝的功能有益。中醫認為春與人體五臟中的肝相應,而春季人體肝氣運行較為旺盛,易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故在春天多食韭菜,以增強人體脾胃之氣。

〈二〉多食甜、少食酸:

唐代醫家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這是因食用過多酸味食物,會助長肝氣的形成,而甜味的食品入脾,能補益脾氣,故可多吃一點。可補益脾氣的食物有:

A.山藥:味甘性溫,有健脾、補肺、固腎、益精之功效,可治療脾虛泄瀉、虛勞咳嗽、遺精、帶下、小便頻數、食慾不振、身體虛弱等症。在春天多食山藥其目的有二,一能健脾益氣,以防止春天肝氣旺傷脾;二能補腎益精,可提升人體陽氣,亦可增強人體之抵抗力。

B.大棗:味甘性溫,尤宜春天食用,有補脾和胃、益氣生津、解藥毒、調營衛之功效,可治療脾虛食少、久痢久瀉、氣血津液不足等病。

〈三〉多食蔬菜:

春天常見人們發生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夜盲症及某些皮膚病等,這是因為經過冬天之後,較普遍出現維生素、無機鹽及多種微量原素嚴重攝取不足的情況,這些都是由於新鮮蔬果吃得少所造成的營養失調所致,故一定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如菠菜、萵苣、芹菜、蘿蔔、白菜、薑、蔥等,以補充各種營養素的不足。

依據春季的天時氣候與自然環境的變化,積極地配合以上所說的養生之道──起居、飲食與疾病防治,才能保持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確保身體健康。


夏養心

http://news.sina.com.tw/books/leisure/barticle/6983.html

最好的美容大師是氣血

書名:教你如何留住青春容顏:一輩子做女孩作者:木蝴蝶

中醫的美容養顏之道

中醫理論認為婦人以血為本,只有體內血液充足,才能使皮膚紅潤,面有光澤,體形勻稱。而血是由氣推動運行的,氣有化血、行血、統血、攝血、載血的功能,氣虛則血虧,氣滯則血瘀,氣亂則血崩,氣逆則血拂,氣陷則血脫。只有氣血正常,女性才能保持健康美麗。

氣血究竟從哪裡來呢?中醫認為,血生於脾,藏於肝,主於心,內營臟腑,外養肌膚。從中可以看出,氣血與臟腑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所以,中醫的美容養顏之道非常注重五臟六腑的調補。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面部是血脈最豐富的部位,心臟功能的盛衰都可以從面部的色澤上表現出來。心氣旺盛,心血充盈,則面部紅潤光澤。若心氣不足,心血虧少,面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面色就會表現為蒼白、晦暗、無光澤。

肝主藏血,主疏洩,能調節血流量和順暢全身氣機,使氣血平和。肝臟健康,則面部血液運行充足,表現為面色紅潤光澤。若肝臟疏洩失職,氣機不調,血行不暢,則血液瘀滯於面部,表現為面色發青,或出現黃褐斑。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能把吃進去的食物化為水穀精微,再進一步轉化成氣血。脾臟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讓人面色紅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不能營養顏面,人必然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或萎黃不澤。

肺主皮毛,肺的氣機以宣降為順,人體通過肺氣的宣發和肅降,使氣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則容易生痘痘,而且肌膚乾燥,面容憔悴、蒼白。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腎精充盈,腎氣旺盛時,五臟皆會運行正常,使人氣血旺盛,容貌不衰。腎氣虛衰時,就會使人容顏黯淡、未老先衰。

。《人體使用手冊》作者吳清忠老師曾經說,所有慢性疾病、亞健康狀況都是由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生活不規律,氣血能量就會越來越低,氣血低到一定程度,各種亂七八糟的病就來了。把氣血調理好,身體就會自動修復原來受損的器官,整個人也就健康了。

先粗略地講幾個方面。

飲食調養:平時應該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營養物質的食物,如紅棗、蓮子、龍眼肉、核桃、山楂、豬肝、豬血、黃鱔、海參、烏雞、雞蛋、菠菜、胡蘿蔔、黑木耳、黑芝麻、蝦、紅糖等。

中藥調養: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川芎、紅花、熟地、桃仁、黨參、白芍、何首烏、枸杞子、山藥、阿膠、丹參、玫瑰花等,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有很好的調節內分泌、養血效果。

運動調養:平時多練練瑜伽、太極拳、保健氣功等舒緩運動。另外,傳統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所以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的姐妹,應該特別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因為過度用眼而耗傷氣血。

經絡調養: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點按或是艾灸關元、氣海、足三裡、三陰交等穴位,對溫經通絡、活血化瘀都有很好的效果。


一年四季,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

養顏從“心”開始 http://news.sina.com.tw/books/leisure/barticle/6984.html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相由心生”。還有人說,30歲之前的容貌是父母給的,30歲之後的容貌是自己給的。無情的歲月終將把紅顏消退,這是誰也抗拒不了的自然規律,但如果女人善養心,又會是另一種境況了。

人的相貌除了先天遺傳,更重要的是後天修行。古人常說,養顏必先養心。他們認為,心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不單單是五臟中的一員,同時還代表著人的心態、性情,“相由心生”、“人心難測”這樣的詞便由此而生。有趣的是,科學家們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的心臟的確有記憶功能,這種現象在很多接受心臟移植病人的康復過程中被證實。看來,想要容顏美麗、氣質雍容,“內外雙修”地養心才是關鍵。

■ 心是氣血循環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人們經常習慣性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稱為“心尖”、“心頭肉”、“心愛之物”。另外,不論是關於“心”的口頭禪,還是關於“心”的成語中,無不表達著“心”在人們的意識裡是多麼重要。這種重要性不是平白無故來的,人的健康與五臟六腑關係密切,每一樣都不可或缺,但是,臟腑中起領導作用的卻是心臟。

心臟的統領作用就是它對血液迴圈的控制。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人全身的血液都需要氣的推動,而且氣統攝血液在血管中乖乖流動,如果氣虛,無力控制血液,血液很容易突破氣這道堤壩,溢出血管之外。血管與心相連,結合起來看,血液的運行主要靠心氣推動。《素問》中說“心藏血脈之氣”,這個“氣”,就是推動血液迴圈的動力,也是我們說的調養氣血的“氣”。心臟不跳了,生命隨即終結,所以,名醫張景岳說:“心為一身之君主……臟腑百骸,惟所是命,聰明智慧,莫不由之。”

心氣旺盛的健康人,血液迴圈暢通無阻,心跳和緩有力、節奏均勻。如果心氣虛衰,輕則肢體血液微循環不暢、心跳無力,重則會有心率不齊、心悸等現象。面色的好壞與心臟的強弱有直接關係,這點在上一節已經講過,此處就不再重復了。

夏養心,吃“紅”果

一年四季,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為什麼夏天是養心的最佳季節呢?因為在夏季,暑濕難耐,很容易讓人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高溫會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新陳代謝加快,心臟負擔隨之加重,所以即便是健康人,也會有力不從心、情緒暴躁等現象。

在五味中,心與苦味相對。味苦的食物大多具有清熱解毒、消炎瀉火的功能,最適合在夏天食用,如苦瓜、茶葉、苦丁茶等。在不同顏色的食物中,紅色食物可以補心,有補血生血、清除瘀血的作用,番茄、紅棗、山楂、草莓、枸杞子、紅豆等,都是養心妙物。欒加芹老師在她的《不生病的智慧3》中提到,心在易經卦象學中,屬於“震卦”,“震”者動也——心臟的確是在不停地跳動。而同屬“震”性的食物有涼粉、蜂蜜、藕粉等,常吃可以養心。

提到藕粉,不得不提與藕同根而生的蓮子。《本草綱目》中記載:“蓮子補中養神、益氣力,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益心腎、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由此可見,蓮子也有很好的養心功效。心氣虛、心血虧少的姐妹可將桂圓肉、蓮子肉各30克,糯米100克,加水燒沸後改為小火慢慢煮至米粒爛透,即成桂圓蓮子粥。常服此粥可養心補血、潤膚養顏。

除了五味五色五行,中醫還講究“以形補形”,豬心的安神定驚、養心補血等功效,對驚悸、失眠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姐妹們不妨用豬心隨意配些自己喜歡的蔬菜,炒菜、煲湯均可,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 心境平和,雖老尤美

女人天生是愛美的動物,總是不忘把自己的美麗展示給別人,世界因女人而美麗。有的女人花很多錢,用各種奢侈品裝扮自己,在我看來,這些流於表面的浮華就像“畫皮”,永遠比不上內心的充實與快樂。

“如果我們走得太快,要停一停等待靈魂跟上來。”這是印第安人的一句諺語。女人要給靈魂一個修禪打坐的時間,比如多看書,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可以做做瑜伽,平衡自己的心靈,修身養性;或者找一個時間,找一個地點,獨自一人喝喝咖啡、品品茶……

歲月在指間悄悄地流逝,不知不覺間紅顏已消退,這是誰也抗拒不了的自然規律。但是,如果女人能擁有寬容平和的心態,不為歲月增添的痕迹而沮喪,只在意陶冶自己的性情,那麼舉手投足間的風華就會令人彌久不忘,在歲月的打磨中日臻醇香。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