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飲食養生要遵循三個原則
2009-03-16 09:32:57 華夏經緯網 春季,萬物復蘇,氣候轉暖。為了調養生息,很多人開始注意飲食搭配。天津市保健專家趙之珩就此提醒,春節飲食養生,要注意遵循“三個原則”。
|
http://news.sina.com.tw/books/leisure/barticle/6983.html
最好的美容大師是氣血
■ 中醫的美容養顏之道
中醫理論認為“婦人以血為本”,只有體內血液充足,才能使皮膚紅潤,面有光澤,體形勻稱。而血是由氣推動運行的,氣有化血、行血、統血、攝血、載血的功能,氣虛則血虧,氣滯則血瘀,氣亂則血崩,氣逆則血拂,氣陷則血脫。只有氣血正常,女性才能保持健康美麗。
氣血究竟從哪裡來呢?中醫認為,血生於脾,藏於肝,主於心,內營臟腑,外養肌膚。從中可以看出,氣血與臟腑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所以,中醫的美容養顏之道非常注重五臟六腑的調補。
心主血脈,其華在面。面部是血脈最豐富的部位,心臟功能的盛衰都可以從面部的色澤上表現出來。心氣旺盛,心血充盈,則面部紅潤光澤。若心氣不足,心血虧少,面部供血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面色就會表現為蒼白、晦暗、無光澤。
肝主藏血,主疏洩,能調節血流量和順暢全身氣機,使氣血平和。肝臟健康,則面部血液運行充足,表現為面色紅潤光澤。若肝臟疏洩失職,氣機不調,血行不暢,則血液瘀滯於面部,表現為面色發青,或出現黃褐斑。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能把吃進去的食物化為水穀精微,再進一步轉化成氣血。脾臟功能健運,則氣血旺盛,讓人面色紅潤,肌膚彈性良好,反之,脾失健運,氣血、津液不足,不能營養顏面,人必然精神萎靡,面色蒼白或萎黃不澤。
肺主皮毛,肺的氣機以宣降為順,人體通過肺氣的宣發和肅降,使氣血、津液得以布散全身。若肺功能失常,則容易生痘痘,而且肌膚乾燥,面容憔悴、蒼白。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腎精充盈,腎氣旺盛時,五臟皆會運行正常,使人氣血旺盛,容貌不衰。腎氣虛衰時,就會使人容顏黯淡、未老先衰。
。《人體使用手冊》作者吳清忠老師曾經說,所有慢性疾病、亞健康狀況都是由不良生活習慣造成的,生活不規律,氣血能量就會越來越低,氣血低到一定程度,各種亂七八糟的病就來了。把氣血調理好,身體就會自動修復原來受損的器官,整個人也就健康了。
先粗略地講幾個方面。
飲食調養:平時應該多吃富含優質蛋白質、微量元素(鐵、銅等)、葉酸和維生素B12等營養物質的食物,如紅棗、蓮子、龍眼肉、核桃、山楂、豬肝、豬血、黃鱔、海參、烏雞、雞蛋、菠菜、胡蘿蔔、黑木耳、黑芝麻、蝦、紅糖等。
中藥調養:常用的補血中藥有當歸、川芎、紅花、熟地、桃仁、黨參、白芍、何首烏、枸杞子、山藥、阿膠、丹參、玫瑰花等,用這些中藥和補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藥膳,有很好的調節內分泌、養血效果。
運動調養:平時多練練瑜伽、太極拳、保健氣功等舒緩運動。另外,傳統中醫學認為“久視傷血”,所以長時間坐在電腦前工作的姐妹,應該特別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養,防止因為過度用眼而耗傷氣血。
經絡調養:經常做頭部、面部、腳部保健按摩,點按或是艾灸關元、氣海、足三裡、三陰交等穴位,對溫經通絡、活血化瘀都有很好的效果。
一年四季,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
養顏從“心”開始 http://news.sina.com.tw/books/leisure/barticle/6984.html
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相由心生”。還有人說,30歲之前的容貌是父母給的,30歲之後的容貌是自己給的。無情的歲月終將把紅顏消退,這是誰也抗拒不了的自然規律,但如果女人善養心,又會是另一種境況了。
人的相貌除了先天遺傳,更重要的是後天修行。古人常說,養顏必先養心。他們認為,心是一個很神奇的東西,不單單是五臟中的一員,同時還代表著人的心態、性情,“相由心生”、“人心難測”這樣的詞便由此而生。有趣的是,科學家們最新研究發現,人類的心臟的確有記憶功能,這種現象在很多接受心臟移植病人的康復過程中被證實。看來,想要容顏美麗、氣質雍容,“內外雙修”地養心才是關鍵。
■ 心是氣血循環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人們經常習慣性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稱為“心尖”、“心頭肉”、“心愛之物”。另外,不論是關於“心”的口頭禪,還是關於“心”的成語中,無不表達著“心”在人們的意識裡是多麼重要。這種重要性不是平白無故來的,人的健康與五臟六腑關係密切,每一樣都不可或缺,但是,臟腑中起領導作用的卻是心臟。
心臟的統領作用就是它對血液迴圈的控制。中醫認為“氣行則血行”,人全身的血液都需要氣的推動,而且氣統攝血液在血管中乖乖流動,如果氣虛,無力控制血液,血液很容易突破氣這道堤壩,溢出血管之外。血管與心相連,結合起來看,血液的運行主要靠心氣推動。《素問》中說“心藏血脈之氣”,這個“氣”,就是推動血液迴圈的動力,也是我們說的調養氣血的“氣”。心臟不跳了,生命隨即終結,所以,名醫張景岳說:“心為一身之君主……臟腑百骸,惟所是命,聰明智慧,莫不由之。”
心氣旺盛的健康人,血液迴圈暢通無阻,心跳和緩有力、節奏均勻。如果心氣虛衰,輕則肢體血液微循環不暢、心跳無力,重則會有心率不齊、心悸等現象。面色的好壞與心臟的強弱有直接關係,這點在上一節已經講過,此處就不再重復了。
■ 夏養心,吃“紅”果
一年四季,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為什麼夏天是養心的最佳季節呢?因為在夏季,暑濕難耐,很容易讓人精神緊張、情緒波動,高溫會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下降,新陳代謝加快,心臟負擔隨之加重,所以即便是健康人,也會有力不從心、情緒暴躁等現象。
在五味中,心與苦味相對。味苦的食物大多具有清熱解毒、消炎瀉火的功能,最適合在夏天食用,如苦瓜、茶葉、苦丁茶等。在不同顏色的食物中,紅色食物可以補心,有補血生血、清除瘀血的作用,番茄、紅棗、山楂、草莓、枸杞子、紅豆等,都是養心妙物。欒加芹老師在她的《不生病的智慧3》中提到,心在易經卦象學中,屬於“震卦”,“震”者動也——心臟的確是在不停地跳動。而同屬“震”性的食物有涼粉、蜂蜜、藕粉等,常吃可以養心。
提到藕粉,不得不提與藕同根而生的蓮子。《本草綱目》中記載:“蓮子補中養神、益氣力,久服輕身耐老,不饑延年,益心腎、固精氣、強筋骨、補虛損、利耳目。”由此可見,蓮子也有很好的養心功效。心氣虛、心血虧少的姐妹可將桂圓肉、蓮子肉各30克,糯米100克,加水燒沸後改為小火慢慢煮至米粒爛透,即成桂圓蓮子粥。常服此粥可養心補血、潤膚養顏。
除了五味五色五行,中醫還講究“以形補形”,豬心的安神定驚、養心補血等功效,對驚悸、失眠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姐妹們不妨用豬心隨意配些自己喜歡的蔬菜,炒菜、煲湯均可,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 心境平和,雖老尤美
女人天生是愛美的動物,總是不忘把自己的美麗展示給別人,世界因女人而美麗。有的女人花很多錢,用各種奢侈品裝扮自己,在我看來,這些流於表面的浮華就像“畫皮”,永遠比不上內心的充實與快樂。
“如果我們走得太快,要停一停等待靈魂跟上來。”這是印第安人的一句諺語。女人要給靈魂一個修禪打坐的時間,比如多看書,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也可以做做瑜伽,平衡自己的心靈,修身養性;或者找一個時間,找一個地點,獨自一人喝喝咖啡、品品茶……
歲月在指間悄悄地流逝,不知不覺間紅顏已消退,這是誰也抗拒不了的自然規律。但是,如果女人能擁有寬容平和的心態,不為歲月增添的痕迹而沮喪,只在意陶冶自己的性情,那麼舉手投足間的風華就會令人彌久不忘,在歲月的打磨中日臻醇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