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12, 2009

The Power of Spoken Blessings ~生命喜悅的祈禱


What is the power of a spoken blessing?


Our words have potential to do good or to do harm. The Bible describes the potential impact of our words in verses such as these:

  • “Death and life are in the power of the tongue: and they that love it shall eat the fruit thereof” (Proverbs 18:21).
  • “Pleasant words are as a honeycomb, sweet to the soul, and health to the bones” (Proverbs 16:24).
  • “Heaviness in the heart of man maketh it stoop: but a good word maketh it glad” (Proverbs 12:25).

A spoken blessing does good to those who hear it. In the New Testament, the English word bless is a translation of the Greek word eulogeo. According to Strong’s Exhaustive Concordance of the Bible, eulogeo means “to speak well of, i.e. (religiously) to bless (thank or invoke a benediction upon, prosper).” When you bless others, you direct God’s goodness to them; you intercede for them—“stand in the gap” for them as you come boldly to the throne of grace in faith. (See Ezekiel 22:30 and Hebrews 4:16.)

The Power of Spoken Blessings

This article is adapted from a book by Bill Gothard, The Power of Spoken BlessingsOffsite Link.

What if spoken blessings could grant freedom from years of bitter hurts? What if they could break down the walls that divide husband from wife, parent from child, and friend from friend?

Our words have lasting impact not only for harm, but also for great good. By speaking blessings, we can help bring healing to aching souls and restoration to bruised relationships. Learn the secret of spoken blessings and embark on a rich family tradition that brings harmony and closeness beyond anything you’ve previously experienced.

By Bill Gothard
Hardback; 96 pages
ISBN 1-59052-375-X

Multnomah Publishers, 2004

Related Questions

《NAMASTE -- 生命喜悅的祈禱》【內容簡介】

《NAMASTE -- 生命喜悅的祈禱》這本書,無關宗教,只有關於愛、大愛,愛自己以及身旁的人,可以沉澱一下心靈,幫助自己內省和察覺,喚醒人人的圓滿本質,用接受禮物的歡喜心和幸福感來祈禱,可以改變我們的心、喚醒我們的力量,迎接愛與幸福,真正的接受自己,做自己。

『Namaste』是印度話的「感謝」,也是印度人見面時的問候語,當印度人說:『Namaste 』感謝的時候,他們是雙手合掌,兩眼注視對方,彎腰歡迎禮拜對方,心中默念:我內在最珍貴的神性佛性,向你內在至高無上的神性佛性頂禮致敬。

『Namaste』簡單的說,就是告訴他人:「你是愛、豐足與平安,我也是愛、豐足與平安。」欣賞和感激,是一種最好的生活態度,時時刻刻活在當下美好的事物中。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聰明有才華也是最富裕的民族之一。
據說猶太人很重視一個傳統,
每天要唸一百遍的祈禱文,
以培養慈悲和感恩的心。

NAMASTE 生命喜悅的祈禱
讓你的每一個片刻都成為祈禱 憶起你的每一個片刻都是愛的存在
http://www.osho.com.tw/shopping/shopping_sub_book_detail.asp?bookno=other0071 奧修文教中心

書名:《NAMASTE -- 生命喜悅的祈禱》
作者:沈妙瑜
出版社:慈訊出版社
出本年份:2007年
)http://tw.myblog.yahoo.com/austcathy/article?mid=2516&prev=2540&next=2495




Words can kill. They assault your self-esteem, curse your future, and stamp a lethal label on your life. If words pierced your heart as a child, if they have wounded your marriage, or sent your career into a tailspin, you may be a victim of verbal abuse. This book can help you learn how to deal with the pain in order to heal the wounds.

Grace Ketterman, M.D.

Dr. Grace Ketterman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Medical School in 1952 and practiced pediatrics for many years. She subsequently completed a residency in child psychiatry. She has been in the business of helping troubled families for over fifty years. For many years she was the Director of the Crittenton Center in Kansas City, Missouri.

Dr. Ketterman is the mother of three and the grandmother of four. She is now in private practice, consults with school districts in the Kansas City area, and is a popular speaker both locally and nationwide. She is the author of over two dozen books, includingMothering in All Ages and Stages, Depression Hits Every Family, and Parenting the Difficult Child. Her concern for and interest in families is based in her deep spiritual faith, which she describes as “practical and loving.”


http://www.taosheng.com.tw/bookfiles-10J/bookfiles-10J042.htm

書籍類別

其他

書籍編號

622

書名(中)

寬恕 ─ 選擇幸福的人生 Forgiveness is a choice

作者

羅伯‧恩萊特 Robert D. Enright

初版日期

2008年6月

ISBN

978-986-6735-19-6

出版者

道聲出版社

頁數

菊16開/軟經裝/304 頁



羅伯‧恩萊特 Robert D. Enright任教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教育心理學研究所。自1985年起進行有關寬恕的心理學科學實徵研究,不但學術研究傑出,而且在心理治療貢獻卓著,是當代具重要影響力的學者。

黃世琤教授
任教於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及臨床心理研究所,並擔任輔導中心主任。畢業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教育心理學研究所,師承恩萊特教授,在台灣從事有關寬恕的研究。

本書榮獲國民健康局 2009年健康好書獎

選擇寬恕,就是選擇愛;選擇愛,就是選擇幸福的人生。

當你透過《寬恕:選擇幸福的人生》一書中真實的故事陳述,可以幫助我們檢視與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是否隱藏著未面對或是未曾處理過的傷害。
當你選擇打開本書,開始思索與檢視過往的生命經歷,你已經開始通往幸福的生命旅程。我們期盼透過《寬恕:選擇幸福的人生》一書邀請你與我們一同學習寬恕、學習愛。寬恕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學習過程,當你閱讀完整本書籍,或許現在依然無法對過去傷害你的人選擇寬恕,你隨時可以按著自己的腳步停下來,等候準備好的時候再繼續往前邁進。

本書為美國心理醫師,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心理學系教授羅伯.恩萊特博士(Robert D. Enright, PhD)以及研究小組成員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人類發展研究小組(The Human Development Study Group)針對「寬恕」議題的研究結果,書中並提供許多教育與臨床諮商的真實案例,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實用好書。

序 言
寬恕,生命中最美的選擇

選擇寬恕,就是選擇愛;選擇愛,就是選擇幸福的人生。
生命中的衝突事件充斥在生命中每個不同的階段、不同的關係與不同的角落中,寬恕是愛護自己、疼惜自己與善待他人的積極選擇。即便如此,寬恕卻是極困難的決定,特別在遭受極痛苦的不公平傷害事件後。過去,大眾對於寬恕的議題較多侷限在抽象的認知,很少進一步深度地探究寬恕帶來的生命意義與正面價值。

當你透過《寬恕:選擇幸福的人生》一書中真實的故事陳述,可以幫助我們檢視與反思自己的生命歷程,是否隱藏著未面對或是未曾處理過的傷害。
當你選擇打開本書,開始思索與檢視過往的生命經歷,你已經開始通往幸福的生命旅程。我們期盼透過《寬恕:選擇幸福的人生》一書邀請你與我們一同學習寬恕、學習愛。寬恕是一個需要不斷努力的學習過程,當你閱讀完整本書籍,或許現在依然無法對過去傷害你的人選擇寬恕,你隨時可以按著自己的腳步停下來,等候準備好的時候再繼續往前邁進。


寬恕是「面對不公平的傷害,明明有生氣的權利,卻選擇對傷害者表達出仁慈與善意,願意送給傷害者一份愛的禮物」。寬恕不但可以全面提升一個人的情緒成熟度,並且當一個人願意實踐寬恕時,他必同時富有愛與勇氣的美好品格。

本書為美國心理醫師,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心理學系教授羅伯.恩萊特博士(Robert D. Enright, PhD)以及研究小組成員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人類發展研究小組(The Human Development Study Group)針對「寬恕」議題的研究結果,書中並提供許多教育與臨床諮商的真實案例,是一本兼具理論與實務並重的實用好書。

本書共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寬恕是一個選擇」:以一位三十八歲的母親瑪麗安說出她自己與母親之間的衝突,並試圖將自己從痛苦的深淵中拉拔出來的故事作為開場白。透過說故事的力量闡述寬恕是一個自我情緒了解與實際行動的過程。透過寬恕的力量,可以穿越生氣與害怕的複雜情緒,到達真實的放鬆、和平與自由。並從寬恕的實證研究中發現:無論是遭受到家庭性侵害的受害者、對墮胎事件情緒不平的男性,甚至是心理疾病的患者,都證實寬恕對生命帶來的正面價值與益處。

書中進一步澄清讀者對寬恕的誤解,讓讀者明白寬恕不只是「停止生氣」,而是對傷害者產生「真正的態度轉變」;寬恕不只是「對對方沒有感覺」,而是對傷害者真實地抱持著「正向的想法與感受」;寬恕也不只是「讓自己感覺好過點」,而是在歷程中,寬恕者「決定給傷害者一份禮物」等,並將寬恕與遺忘、合理化對方的行為等容易混淆的議題作了精闢的解說。在澄清寬恕的誤解後,畫龍點睛的帶出因長期深藏內心的怒氣所帶來對健康、家庭與社群的負面影響,並將處理生氣的七種技巧作出比較:「發洩」、「放鬆」、「控制想法」、「分散注意力」、「改變感覺、想法和行為」、「以理性修正不合理的想法」、「角色轉型」,與真正的寬恕過程之間的差異。
本書的第二部分「寬恕歷程」:羅伯.恩萊特博士以及研究小組成員找了不同宗教信仰與哲學理念價值觀的人,發展出一套適合大多數人的「寬恕歷程」,將寬恕分成「發現你的生氣情緒」、「決定寬恕」、「進行寬恕」、「發現情緒桎梏,並從中得釋放」四個時期,並畫分出二十個歷程地標。
在第一個時期「發現你的生氣情緒」中,探討誠實地檢視生氣情緒是開始寬恕的第一步。並教導分辨生氣背後的羞愧或罪惡感,與留意緊抓住生氣情緒時所帶來的損失與改變。
在第二個時期「決定寬恕」中,協助讀者檢視過去採用的信念與失敗的策略,以幫助正向的展望未來。說明寬恕是一種選擇,需重視本身的意願與個別性;即使決定開始寬恕,中途仍然可因個別因素隨時中止,等待準備好的時候再繼續往前走。
第三個時期「進行寬恕」中,將焦點轉移至傷害者的身上,瞭解傷害者背後的成因與影響力;雖然了解事件背後的成因,並非表示我們可以原諒這個傷害,但「以新的眼光看待」傷害者,是寬恕歷程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書中提到一位四十四歲的二手車銷售員葛雷蒂,成長過程中受到家庭的虐待,許多年來隱藏自己對母親的生氣情緒,當葛蕾蒂選擇「以新的眼光看待過去」,漸漸瞭解母親過去長年受到祖母的虐待,祖母又因為僕人的身分受到鄙視,曾祖母又如何因貧窮受壓迫等家庭史。這些瞭解使葛蕾蒂能夠進一步同理母親的狀況,因而減少對母親的生氣情緒,使她得以選擇寬恕。當觀點沒有改變,寬恕就不會發生,新的觀點可以幫助修正負向的情緒、想法及行為,轉變成較為正向的反應。
在「進行寬恕」的歷程中,「接納痛苦」是必要步驟。它可以讓人在感到痛苦的時候,仍有往前邁進的動力。當我們否定痛苦或將痛苦轉給他人,我們就阻擋了自己的療癒機會;如果因害怕承擔痛苦,築起防禦機制保護自己,反而更阻礙療程的進展。
書中提到「給傷害者一份禮物」,相信這是令讀者感到最驚訝的部分!既是受傷的一方,並不虧欠對方,何需送禮物給傷害者?然而本書提到一個很特別的論點:「透過給傷害者一份禮物,我們可以突破讓對方權力超越我們的情形,並且透過給予禮物或願意給予的意念,帶出情感上的轉變。」這份寬恕的禮物不一定必須是實質的,它可依據實際狀況呈現不同形式,大多數的情況,它會是一份兼具道德與愛心的禮物,如一位亂倫受害者探訪病中住院的父親,她的禮物是在病榻旁陪伴父親的時間。
第四個時期「發現情緒桎梏,並從中得釋放」中,從心理治療師維多.福蘭格(Victor Frankl)經歷集中營的恐怖後,發現痛苦掙扎中的意義談起。透過在傷痛中找尋意義,不但能減輕所承擔的痛苦,並能從找尋意義中看見生命旅程中的正向改變。然而,想要獲得寬恕的自由,是需要付出「勇於面對生氣」,「瞭解他人的錯誤行為」,「承受他人極深的傷害」,以及「努力改變我們對傷害者的想法、感覺和行為」這些辛苦的代價。雖然如此,因著沒有人可以對痛苦產生免疫力,那些走過寬恕歷程的人在面對未來的困境時,都能有繼續往前走的動力。
本書的第三部分「更深的寬恕層次」:針對許多人對於寬恕議題的疑問作進一步的說明,分享主題包括:如何知道自己已被真正的寬恕、為自己的利益而寬恕是否自私、寬恕是否讓自己忘卻、寬恕是否有助遺忘、是否壓抑生氣的感覺、受傷後應立即寬恕或應該等待、能否寬恕一個機構、能否寬恕自己的不完美、能否寬恕天然災害、是否要經常寬恕、多久才會經驗到情緒紓解、幫助兒童寬恕、請求寬恕的指引地標,以及寬恕與復合等議題作深入淺出的說明,讓讀著更深的明白選擇寬恕可以帶來生命中真實的改變與美好的希望。
寬恕,是生命中最美的選擇,它可以為生命開啟創造力以及成長的大門。寬恕不但可以幫助我們不再停留在過去的傷害,並且可以帶領我們經歷心靈的平安與自由。過去在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教學與求學的過程中,我們也曾經因為性格的差異與學習期待的不同,而發生極深的衝突與傷害,也因此結束論文指導教授與學生的關係,彼此產生憤恨與漠視的情緒。然而透過生命的反省、寬恕教育的學習以及基督信仰的心靈力量,幫助我們重新學習彼此尊重,選擇寬恕,進而產生想法、感覺和行為的正向改變。現在我們發展了新的目標,也在我們每一次所發生的衝突與傷害中找到新的意義。寬恕的經歷與歷程,幫助我們更體會寬恕的重要,與寬恕帶出的美好生命;同時也為我們在推動生命教育與寬恕教育的路途中,有了更深刻的同理與體認。最後,我們邀請您一同來領受這份愛的禮物──寬恕。

吳庶深(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助理教授)
蕭伊吟(雙福基金會生命教育部代理主任)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