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21, 2008

老學生上學 :博士班第一學期(3)

我寫了兩篇五到六頁小讀書報告後,我對這類型的作業的時間控制與內容比較有把握,因為內容的來源都是教授指定的,大部分作業必用的文章與期刊都已經在圖書館的教授課程電子保留檔,我只需要定期上圖書館網站登入下載。我通常都是在頭昏眼花的夜晚睡前上網抓,然後在清晨上班前或是沒課的晚上讀這些不太有趣的指定閱讀,而且經常要招待周公來訪,在迎來送往之間努力完成閱讀和作筆記的大事。我後來發現閱讀時,使用手的機會越多,或者順口讀一兩段,周公來訪就越少。所以應用小學時所學的讀書四到基本法 (口到, 眼到, 耳到,手到)之後,心到,腦到,周公就很少來探視,換了繆司女神(Muse)三不五時來逛逛,尤其最歡迎她在我寫作業時駕到,並長坐分享靈感。

本學期最長的作業是寫一篇自定題目的15頁的研究背景報告(Literature review),期末繳卷。這份報告是用於各式學術論文的第二章,所以有些己有研究主題的同學就開始著手收集相關學術論文,這份報告也可以用在他們未來的博士論文中的第二章。要開始這個研究計劃前,Dr. Gaa教授請校內專精社會人文學術資料文庫的圖書館管理員, Laura, 給我們開一堂講習會(seminar)。這堂講習會是完全針對我們這群博士新生所辦的,內容實用而充實。我看到自80年代以來圖書館運用運用現代電子科技的進步收藏資料,現在當學生真好命,只要舒服的坐在電腦前,敲幾下鍵盤,動動手上的滑鼠, 大部分所需的資料在數秒內就可以看到並轉錄到各人的私人收藏檔。

我在80年代早期讀大學, 當時校內圖書館的資料是放在一排排的小抽屜櫃子內的無數紙片。這些紙片由圖書館內的一群工讀生, 一張張用打字機打出, 然後排入小抽屜內。做研究時,人人帶著紙筆一格格小抽屜的找資料,小心仔細的抄下所需的資料,然後穿梭各樓的書架之間,搬一堆書去副印機前一頁一頁的印。每人帶一袋零錢或是買幾張預付副印卡去餵吃角子副印機,然後搬一疊紙回家鑽研。那時做研究真是辛苦,我年輕時吃不了苦,所以大學一畢業就跑了。

現在科技發達, 找研究資料實在方便,只要有主題,幾分鐘內就可以找上一大相關資料,然後花幾小時或幾天過濾資料內容後就可以開始起草大作。所以當我的同學們都已經在過濾資料,我還在等繆司女神,可是她沒來,我只好再去請教我的洋博士老闆。

我的老闆正在做學生學習評估,她建議了一個案子,這一個根本不可行,浪費了兩個多星期。她又給了一個案子,這個很可能行的通。主題是關於學生學習的資訊使用能力與方法,內容偏向圖書館管理。我反正也不知道要寫什麼,老闆又強調這是教育評估,一定可以進一步成為博士論文。因為這屬於她的工作範圍,她交屬我做,所以我應該在上班時做這個專案,寫好給她交差。上班寫功課,好主意,我馬上接下如比’重任’。

我花了一些時間弄清楚我老闆要我研究的主題,我原本以為是 Information Technology,後來不斷去指教老闆,她才明確的告訴我研究的主題是information literacy。弄清楚後己是一個星期後,離我老闆高陛他職只剩下一個多月,而我再四星期不到就得繳功課,在她走人前我得搞定這個專案。

我日、夜在圖書館的資料庫上查相關資料,可是因為對主題不了解,工作進度緩慢,兩天後我又去請教老闆,她想了一下叫後要我去找一位校內的圖書館管理員。這位管理員是這個主題的專家,她幫我一下找到十多筆有用的論文。我臨走再三感謝,她的要求是我寫好要給她一份副本,因為她老闆,圖書館館長,和我老闆已經一起談這個學生評估談了一年,終於看到有人來找她查資料。

我在電腦上快速流覽這十多筆相關論文,並印出幾份帶回家做催眠劑。這些文章還滿有意思的,所以周公沒有來伴讀。根據這些文章後的參考文獻 (References),我第二天回辦公室,又上圖書館的資料庫找了更多資料。一週內我把讀好並有眉批的參考文獻依我的寫作大網依序排好,這個方法是同班的金髮美女Stephanie教的。Stephanie長的真好,可代言學者版芭比娃娃。
Stephanie還替每一篇看過的文章寫個一段的簡明總結論 (Summary), 其實我們看的每一篇論文都有原作者所寫的概要 (abstract),但是原文概要不合Stephanie的研究重點,所以她有一個文件夾專門放博士論文參考文獻,裹面有內容表和每一篇簡明總結論。Stephanie是從德大(UT)轉來的,她特別轉來受教於本系的學生激勵(Student Motivation)研究專家Dr. Wolters之下。

我看著我的一大疊排列整齊的參考文獻,可是不知如何下筆。我只好再求救洋博士老闆。她因為快離職了,事情特別多,終於等到她了。她說了一大堆其他雞毛小事後,幫我起草文章第一句後就突然有急事下班了。現在我的專案大作有了第一句,但接下來呢?

No comments: